警惕!这些 “贷款” 全是坑,国家正严厉打击
手头紧时想借钱,却被 “无抵押、秒到账” 的广告吸引?小心!你可能正一步步走进包装贷、套路贷、高利贷的陷阱。2025年上半年,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“套路贷”团伙1664个,破获诈骗、敲诈勒索等案件21624起,查获涉案资产35.3亿余元。这场席卷全国的金融扫黑风暴背后,是国家对包装贷、套路贷和高利贷的零容忍态度。这些不合法的贷款不仅会让你债台高筑,还可能引发暴力催收等连锁危害。今天小编就来一一揭开它们的真面目。 一、包装贷:用 “美化” 掩盖的骗局
包装贷的核心是 “造假”。不法机构会宣称能帮资质不足的人 “包装” 资料,比如伪造银行流水、收入证明甚至假房产证,以此骗取金融机构贷款。他们会收取高额包装费,通常是贷款金额的 20%-50%。但一旦被银行发现造假,借款人不仅会被拒贷,还会留下信用污点,甚至因涉嫌骗贷被追究法律责任。更糟的是,有些机构收了钱就消失,让借款人钱没拿到还背上债务。
二、套路贷:环环相扣的 “债务陷阱”
套路贷堪称 “高利贷的升级版”,其本质是通过一系列套路非法占有借款人财产。常见手段包括:
签订 “阴阳合同”,实际借款 10 万,合同写 20 万,声称多出来的是 “保证金”; 制造 “虚假流水”,让借款人收到 20 万后立即转回 10 万,却按 20 万计息; 故意制造违约,比如还款日电话打不通,第二天就宣称逾期,要求支付高额罚息。 一旦陷入,债务会像滚雪球一样膨胀,不少人被逼到卖房、借高利贷还款的绝境。
三、高利贷:利息背后的 “血泪账”
根据法律规定,借贷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4 倍的部分不受保护(目前约 14.8%),超过这个标准就可能被认定为高利贷。它们往往披着 “小额贷”“应急贷” 的外衣,日息看似只有 0.05%,换算成年息却高达 182.5%。更可怕的是,一旦逾期,催收手段会迅速升级,从电话骚扰、爆通讯录到上门威胁,甚至引发暴力冲突。
这些非法贷款严重扰乱金融秩序,危害社会稳定,国家早已明确严厉打击。如果你急需用钱,一定要通过银行、正规消费金融公司等合法渠道借款,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确认利率、还款方式等关键信息。若不慎陷入非法借贷,保留好合同、转账记录等证据,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钱可以再赚,信用和安全不能失守。擦亮眼睛,远离非法贷款,才能守住自己的钱包和生活。